建设县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是提升区域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核心工程,需整合监测预警、资源调度、协同指挥、决策支持等功能。以下为包含软硬件的详细建设方案:
统一指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医疗救援等)的跨部门高效协同。
智能预警:融合多源数据(医院、疾控、舆情等)实现早期风险识别。
3 资源可视化:实时掌握医疗人员、物资、车辆、床位等关键资源分布。
决策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生成处置建议,优化应急预案。
平战结合:日常用于卫生监管,应急时秒级切换为指挥中枢。
类别 | 核心设备 | 功能要求 |
---|---|---|
指挥场所 | - 指挥大厅(LED大屏/拼接屏) - 会商室 - 机房(A级标准) - 应急电源(UPS+发电机) | - 大屏支持GIS地图、视频、数据可视化 - 机房恒温恒湿、双回路供电 |
网络设备 | - 核心万兆交换机 - 防火墙(等保三级) - 网闸(隔离政务外网/卫健专网/互联网) - 5G应急专网设备 | - 三网物理隔离 - 支持千路以上终端接入 - 冗余备份 |
服务器/存储 | - 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 分布式存储(PB级) - 备份容灾系统 | - 支持虚拟化部署 - 数据双活容灾 - 存储周期≥6个月 |
感知终端 | - 医院/疾控数据采集接口 - 车载视频终端(救护车) - 单兵图传设备(现场人员) - 卫星电话 | - 实时回传现场音视频 - 支持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接入 |
系统名称 | 核心功能 |
---|---|
地理信息系统 | - 叠加医疗机构、物资仓库、风险点、人口热力图等图层 - 最优路径规划(救护车调度) |
视频融合平台 | - 接入医院急诊室、救护车、隔离点等实时视频 - 支持AI行为识别(聚集、异常活动) |
物联网平台 | - 管理急救设备、疫苗冷链温湿度传感器等 - 阈值告警(如呼吸机使用率>90%) |
系统名称 | 核心模块 |
---|---|
监测预警系统 | - 多源数据采集(医院HIS、LIS、传染病直报、舆情、气象) - AI模型预测(疫情扩散趋势、医疗资源缺口) - 自动触发分级预警(红/橙/黄/蓝) |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 - 数字化预案管理(模板化流程) - 一键启动响应:自动匹配预案、分配任务 - 资源动态看板(床位、救护车、药品库存) - 多方音视频会商(医院/公安/消防) |
资源管理系统 | - 医疗物资智能调配(算法优化配送路径) - 医护人员动态编组(按专业/区域调度) - 负压救护车GPS追踪 |
决策支持系统 | - 三维态势推演(事件影响模拟) - 数据BI分析(伤亡趋势、处置效率评估) - 生成应急报告(自动结构化输出) |
指挥中心大屏端:全局作战视图
PC管理端:预案配置、数据分析
移动APP:现场信息上报、指令接收、视频会诊
公众服务端:疫情地图、避险指引(对接政府公众号)
类别 | 设备名称 | 参数要求 | 数量 | 备注 |
---|---|---|---|---|
显示系统 | LED小间距屏 | P1.2,≥50㎡ | 1套 | 指挥大厅主屏 |
视频会议终端 | 支持4K,全向麦克风 | 3套 | 会商室/指挥席 | |
计算存储 | 服务器 | 鲲鹏/英特尔金牌CPU,512GB内存 | 10台 | 虚拟化集群 |
分布式存储 | 裸容量≥500TB,SSD缓存 | 1套 | 视频与业务数据分离 | |
网络 | 下一代防火墙 | 吞吐≥40Gbps,支持APT防护 | 2台 | 主备模式 |
应急通信车 | 集成5G+卫星通信,车载指挥平台 | 1辆 | 现场移动指挥 | |
终端 | 单兵应急包 | 4G/5G图传、北斗定位、生命检测传感器 | 20套 | 现场处置人员配备 |
数据互通
打通医院HIS、120调度、疾控预警、医保等系统(需预留API接口)
采用卫健行业数据中间件解决标准不统一问题
安全合规
通过等保三级认证
医疗数据脱敏处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
使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
平战结合设计
日常模式:监测慢病数据、急救资源调度、卫生监督
应急模式:秒级切换大屏视图,自动激活预案流程
扩展性
支持未来接入乡镇卫生院数据
预留AI算法仓接口(如新发传染病预测模型)
需求调研:分析县域风险点(如化工区、食品集散地)、现有系统短板
方案设计: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系统集成清单
硬件部署:指挥中心装修→网络布线→服务器/大屏安装
软件开发:
一期:搭建基础平台+监测预警+资源管理
二期:开发决策支持+移动应用
联调测试:模拟大规模疫情/灾害场景压力测试
培训演练:针对指挥员、操作员、现场人员分级培训
预算参考:县级标准型指挥中心软硬件总投入约800-1500万元(规模50-200㎡),重点保障平台软件与网络安全投入占比≥60%。
一把手工程:需县政府统筹卫健、公安、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协作
业务驱动:以实际场景需求(如核酸筛查指挥、中毒事件处置)反推技术设计
持续运维:建立7×24小时技术保障团队,定期更新预案库与算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