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应急指挥中心体系方案。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感知精准、指挥扁平、处置高效、协同联动”的现代化交通应急指挥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重大安保、自然灾害等)的频发,对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指挥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集成化、智能化、扁平化的现代化交警应急指挥中心,是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举措。
指导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科技信息化为引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建“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型指挥体系。
建设原则:
平战结合: 兼顾日常交通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实现功能无缝切换。
统一指挥: 建立权威、高效的统一指挥平台,确保指令畅通。
联勤联动: 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与公安其他警种、消防、医疗、应急管理、市政等部门的深度协同。
科技赋能: 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可靠高效: 系统需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近期目标: 整合现有资源,打通数据孤岛,建立初步联动的指挥平台,提升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中期目标: 建成“一张图”可视化指挥体系,实现智能预警、精准研判、扁平化指挥和多部门在线协同。
远期目标: 打造“智慧大脑”级的城市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具备态势自主感知、智能决策辅助、资源自动优化配置的能力,实现交通应急管理的全面智能化。
是体系的“眼睛”和“耳朵”,负责全面采集交通态势信息。
视频监控系统: 高清电警、卡口、球机、高点监控、无人机视频回传。
交通流检测系统: 地磁、线圈、雷达、微波等检测器,实时采集流量、速度、占有率数据。
物联网设备: 车载GPS(警车、公交车、出租车)、人员定位(民警、辅警)、智能穿戴设备。
互联网数据: 地图厂商(高德、百度)的实时路况、出行大数据。
报警信息接入: 122接处警系统、互联网报警、第三方平台(如高速公路报警)信息接入。
是体系的“神经网络”,负责所有数据和安全可靠的传输。
有线网络: 公安网、视频专网、政务外网,实现多网融合与安全隔离。
无线通信: 公安PDT数字集群(警用对讲)、4G/5G公网(视频回传、App通信)、卫星通信(作为极端情况下的备份)。
通信调度系统: 融合通信平台,整合语音、视频、对讲、短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一键呼叫、多方通话”。
是体系的“大脑”,负责数据的汇聚、处理、分析和存储。
数据中台:
接入与治理: 汇聚融合感知层所有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标签化。
主题库建设: 构建应急事件库、警力资源库、预案库、案例库、路网设施库等。
业务中台:
GIS地理信息平台: 提供“一张图”底层支撑,集成所有动静态数据。
视频融合平台: 统一调取、控制所有视频资源,支持视频结构化分析。
算法模型平台: 集成拥堵研判、事故预警、信号灯配时优化、应急路径规划等AI算法。
是体系的“手脚”,面向指挥员、操作员提供具体功能。
日常交通监测模块: 实时路况显示、交通指数发布、信号灯远程控制。
应急指挥核心模块:
预警研判: 基于AI模型,自动识别异常事件(如异常停车、拥堵、逆行)并发出预警。
一键调度: 在“一张图”上,框选事件点周边警力、车辆、视频资源,一键下发指令。
预案管理: 数字化应急预案,事件发生后可自动关联预案,并逐步推送处置流程。
全程可视化: 从接警、派警、处置到撤场,全程跟踪记录,警力位置、现场视频实时回传。
联动协同: 通过平台或接口,向消防、急救等部门发送协同请求,共享事件信息和现场画面。
分析评估模块: 对已处置事件进行复盘,分析处置时长、资源调配合理性,生成报告,用于优化预案。
市级指挥中心(大脑): 负责全市重大应急事件的指挥决策、资源协调和对外联动。
区/大队分中心(躯干): 负责本辖区一般性事件的指挥处置,执行市级中心指令。
一线作战单元(手脚): 铁骑、警车、民警(通过移动警务终端/PDA/App),接收指令、反馈现场信息、执行处置任务。
实现“扁平化指挥”:市级中心可通过系统直接指挥到最近的一线警力,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智能感知与预警: 系统自动检测异常事件,或接收122报警,生成预警信息。
确认与启动: 指挥员通过调取现场视频等方式确认事件,启动应急响应,系统自动匹配预案。
一键调度与指挥: 在“一张图”上,圈定范围,系统自动推荐周边警力资源,指挥员一键下发指令(任务、路线、现场信息)。
处置与反馈: 民警通过移动终端接收指令,赶赴现场,并通过终端反馈文字、图片、视频,保持通信畅通。
联动与协同: 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类型,一键发起与医疗、消防等的三方通话,并共享GIS位置和视频资源。
结束与复盘: 事件处置完毕,上报结案。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报告,用于后续评估和优化。
组织保障: 成立常设化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制度保障: 制定《应急指挥中心运行规范》、《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应急响应预案库管理办法》等。
技术保障: 建立7x24小时运维团队,确保系统稳定;建立灾备中心,保证业务连续性。
队伍保障: 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指挥员和一线民警的应急处突能力。
第一阶段(基础整合): 建设中心硬件环境(大屏、坐席、机房),整合现有视频、信号、卡口系统,搭建初步融合通信。
第二阶段(数据中台与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台,打通数据壁垒,开发“一张图”可视化平台和核心指挥模块。
第三阶段(全面应用与智能化): 全面推广应用,为所有一线警力配备智能终端,深化AI算法应用,实现智能预警和辅助决策。
第四阶段(优化与扩展): 持续优化系统,扩展与外部单位(医疗、消防、高速公路)的联动深度和广度。
此方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实际建设需根据当地的具体财力、现有信息化基础和业务需求进行细化调整。核心在于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扁平化指挥为目标,最终实现交通应急管理能力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