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 定制的应急指挥中心体系建设方案。方案充分考虑了经开区作为产业聚集区、经济功能区的特点,集成了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大面积停电等特殊风险场景的应对策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特点是企业高度聚集、生产要素活跃、重大基础设施密布。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风险结构: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工业企业、城市生命线(供水、供电、供气)、物流仓储等风险交织叠加。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应急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经开区现代化治理的需求。建设一个权威、高效、智能、全域覆盖的应急指挥中心,是实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指导思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保障经开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为根本,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
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集约共享: 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区内各部门、各企业现有资源和数据,避免重复建设。
聚焦风险、突出特色: 方案聚焦经开区特有的产业风险和城市风险,突出危化品、工矿企业、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场景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政企联动、社会共治: 建立与重点企业(尤其是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应急联动机制,将企业应急资源纳入全区统一调度体系。
技术领先、实用可靠: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安全,操作界面面向实战、易于使用。
打造经开区应急管理的“智慧大脑”和“指挥中枢”,实现:
风险监测感知“一网全面掌控”: 对全区企业安全生产、城市运行、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测。
应急指挥调度“一图智能决策”: 基于“一张图”,实现应急资源的可视化调度和应急处置的智能化辅助决策。
联动协调响应“一体协同作战”: 实现管委会内部部门、上级单位、入驻企业、社会救援力量的高效协同。
应急保障能力“一键精准调派”: 对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一键式调度。
构建“天地一体、动静结合”的全域感知网络。
企业风险感知: 通过数据接口,接入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DCS、SIS、视频监控、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企业能源管理(EMS) 等实时数据。
城市运行感知: 接入交通流量、重点路段/桥梁监测、燃气管道压力/泄漏监测、供水管网压力/流量监测、电网运行状态、消防栓水压监测等城市生命线数据。
公共安全感知: 接入公安“天网”视频、智慧城管视频、低空无人机巡弋视频、人员密集场所(商场、学校)监控等。
自然灾害感知: 接入气象局(短临预警)、地震局、水利局(河道水位) 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信息。
构建融合多种通信手段的“一张网”。
有线主干网: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专用光纤网络。
无线通信网: 覆盖全区的政务专网(LTE/5G)、数字集群(PDT)网,保障关键语音通信。
卫星通信网: 作为极端情况下公网中断的备份通信手段。
融合通信平台: 整合视频会议、电话、视频监控、集群对讲、单兵图传、无人机等,实现统一调度和呼叫。
建设经开区“应急数字大脑”。
应急数据中台:
汇聚治理: 汇聚融合所有感知数据、业务数据(企业信息、预案、资源)、外部数据,进行标准化治理。
主题数据库: 构建企业安全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城市风险数据库、应急预案库、知识案例库。
业务支撑平台:
GIS“一张图”平台: 二三维一体化地图,精准标注企业、风险点、基础设施、应急资源,作为所有应用的空间底座。
AI分析平台: 集成视频智能分析(烟雾、火焰、人员入侵、人员聚集、安全帽识别)、数据预测预警(风险态势分析) 等算法模型。
建设“经开区应急指挥一体化平台”,核心功能包括:
全域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 动态评估企业安全风险,用红、橙、黄、蓝四色标识,实现分级分类精准监管。
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 实时监测“水、电、气、路、桥”运行状态,异常自动报警。
自然灾害预警: 对接气象等部门,实现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靶向发布。
应急指挥智能调度系统:
智能化预案管理: 预案数字化、模块化、流程化,事件发生后可自动关联推送。
可视化一键调度: 在“一张图”上,框选事件点,系统自动匹配周边应急队伍、专家、物资、装备,并可一键发起音视频通话、下发指令。
应急资源管理: 对全区的应急救援队伍(政府、企业、社会)、应急物资库、大型特种救援装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度。
协同会商与决策支持系统:
多方协同会商: 支持与上级部门、专家、现场指挥部、企业负责人进行高清视频会商。
辅助决策: 基于案例库和模型库,为指挥人员提供类似案例处置方案、救援方案优化建议、灾害后果模拟推演等。
信息发布与报告系统:
多靶向发布: 通过短信、App、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指挥车显示屏等,向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如企业安全负责人)发布预警和指令信息。
自动生成报告: 一键生成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区级指挥中心: 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是全区应急指挥的“大脑”。
部门/企业分中心: 消防救援大队、公安分局、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应急值班室,作为执行单元。
现场移动指挥部: 通过应急指挥车、单兵设备、移动App,实现前方与后方的音视频联动。
自动报警: 企业SIS系统或气体检测探头触发报警,数据通过接口自动上传至区指挥中心平台。
联动确认: 平台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关联企业基本信息、危化品MSDS、周边敏感目标(学校、居民区)。值班员立即调取企业及周边视频确认灾情。
启动响应: 值班员上报,指挥长决定启动区级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
智能调度:
系统自动锁定事故点,推荐调度园区消防特勤站、企业工艺处置队、环境监测车、医疗救护单元。
自动计算疏散范围,并通过应急广播和短信向周边企业及社区发布疏散指令。
一键通知应急、环保、公安、卫健等部门负责人赶赴指挥中心或现场。
协同处置:
通过指挥车和单兵设备建立现场与后方视频会商,专家远程指导处置。
实时监测风向风速,动态调整疏散范围。
善后与评估: 事故处置完毕,生成详细的过程报告,用于复盘和责任追溯。
类别 | 名称 | 描述 |
---|---|---|
软件系统 | 应急指挥一体化平台 | 包含风险监测、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所有核心应用模块。 |
GIS“一张图”系统 | 二三维一体化地图引擎,支持大量数据图层叠加显示和分析。 | |
大数据治理平台 | 负责多源数据的接入、清洗、治理、共享。 | |
融合通信平台 | 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等通信手段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 |
中心硬件 | 指挥大厅显示系统 | 小间距LED屏或DLP/LCD拼接屏,用于综合态势展示。 |
融合通信调度台 | 实现“一键呼叫、多方通话”的物理坐席。 | |
服务器与存储 | 用于部署平台软件和存储数据,需做高可用和容灾备份。 | |
UPS不同断电源 | 保障指挥中心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 | |
感知与执行硬件 | 应急指挥车 | 集成卫星通信、视频会议、现场指挥调度功能的移动平台。 |
布控球/单兵设备 | 用于现场视频回传和通信。 | |
无人机 | 用于灾情勘察、三维建模、空中监控、物资投送。 | |
企业数据采集网关 | 用于安全采集企业侧安全生产实时数据。 | |
物联网传感器 | 各类气体、压力、液位、振动传感器(由企业建设,中心接入数据)。 |
此方案紧密结合了经开区的产业特性和风险特点,强调了与企业的联动和数据互通,是一个立足实战、引领未来的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蓝图。